分類欄

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

討論與分享-綜合摘要

討論與分享摘要 (請參酌個人需求選用)
電藥壺與瓦斯爐熬煮的比較
瓦斯爐熬煮較不方便,要一直看著避免燒焦
熬煮時間夠,薑的辣味感會減輕
熱性:炒過的薑>曬過或風乾的薑>生薑
熬煮越久的薑湯越不辣,但熱性越高
早期買的電藥壺,不能調大小火,滾得實在很大,請新購者注意買時要挑選有大小火力控制的較符合使用
電藥壺煮滾時很大,(很像瓦斯爐開大火煮水)電藥壺裝太滿時,就很容易滾時冒出來
當薑的量放多些時,水又要淹過薑就會產生這種情形
洪敏育師兄特別製作影片與介紹調節器的DIY做法,可改善電藥壺沒有調節火力的問題
如果沒有調節大小開關控制,可加調節器可調控功力大小,便可慢火熬煮更久,一來省電、二來將薑的熱性熬煮出來
討論加購調壓器,即可改善上述的問題
有產品的連結頁面參考
DIY配線說明
第一回煮出的給較重症的飲用,依次給輕症的,再來給保健的人用
或可長時熬煮三次,之後混在一起,為平均濃度,不會有太辣或沒味道的現象
可自行彈性運用
試過竹薑用電燉鍋長時熬煮,第三次依然有味,可三次混合,對一般非重症恰到好處,又省費用

濃薑湯一小口一小口喝下經過喉嚨下到胃後,可感覺到胸口的暖和度上升,且可保有較長的溫熱感(前胸區)
只要講到感覺,莫被文字形容給綁住了,因感覺是主觀的,因人而異,僅能形容參考,文字不能精準的傳達感覺,用薑要抓住一個重點,將特性掌握住,就依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,用起來愉快、喝起來舒服,這個方向就對了
不要被許多不同的說法給纏繞得緊緊的,因為這邊說的和那邊說的往往剛好相反,參考別人的資料(可省去長時摸索),但親去實驗時,還是得經過錯誤的修正,累積一定過程後,最後就會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出來,也許在那個時候這就是最好的方法了,如又有不同的體驗分享,再將這些加入我們的經驗值,一段時間後就是用薑達人了,也可分享自身的經驗給他人
基金會的建議用量是因有許多重症成功案例所累積再整理出的用量,對一般非重症的人並不需如此精準,可視自身狀況參酌(漸進使用),故健康的人怎樣煮、怎樣喝都可自在,不需執守一個論述或方法,自生掛礙,反成困擾
我們也發現將薑一次切片烘乾後,不佔空間、保存容易,直接拿來煮薑湯,比生薑片熬煮出的口感、香氣較優,有辣感卻不辛辣(很難形容,就是會舒服不排斥的感覺吧!)
烘乾量大時可考慮用食物風乾機節省人力和操勞
烘乾後的薑片即可直接保存,用來煮薑湯非常便利,需要時再磨成薑粉,這是較好的方法,如不方便必需全磨完,應注意乾燥保存,避免受潮,也勿存放過久,因已成粉狀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多故
真正烘乾後會硬而脆,如果沒有完全烘乾,並不是不能打粉,只是還帶有點濕氣,不止不好打,打出的粉也容易敗壞,就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在操作

基金會薑粉製作與方法
電燉鍋可達這樣煮八小時的需求
如果家裡已有電燉鍋的朋友,可考慮試用,就不必再添購產品

試過竹薑用電燉鍋長時熬煮,第三次依然有味,可三次混合,對一般非重症恰到好處,又省費用
實際操作經驗:將家裡的老燉鍋翻出試看看燉薑」,因基金金建議長時熬煮,故先用強火煮滾後或直接倒入滾開水)再煮一些時間後改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熬(=),水量減失不像電藥壺般快速,可長時熬煮,水也是會慢慢減少,只是不會煮至剩餘一碗或二碗的量,有一定的時間後,倒出的水量足夠家裡多人喝,做並一般家庭保健或處理小症狀也是好用,長時熬煮,也不必看顧著,方便又經濟

by-原始點FB討論摘錄
by-原始點FB討論摘錄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